Quantcast
Channel: 非常现场
Browsing all 9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上双阿姆斯特丹馆的报道Temporary Autonomous Research

Temporary Autonomous ResearchFalke Pisano, Jeremiah Day, Nicoline van HarskampCurator: Henk SlagerOctober 2–December 31, 20129th Shanghai Biennale, ReactivationLocation: Power Station of Art200 Hua...

View Article


上双孟买馆报道又一篇

http://www.aptglobal.org/view/event.asp?ID=19289th Shanghai Biennale- Mumbai PavilionShanghai, China From 10/2/2012 – 12/31/2012At Power Station of Art, Shanghai Pablo Bartholomew (APT Mumbai)Hemali...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双孟买馆报道一篇Mumbai and other themes at The 9th Shangh

Mumbai and other themes at The 9th Shanghai Biennale 2012 The Shanghai Biennale, considered among the prestigious events on the global art calendar, not only showcases significant contemporary art...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双布鲁克林馆的报道一篇

On the occasion of the 9th Shanghai Biennale, Cleopatra's with artist Chris Rice, will present CKTV, an interactive video screening. A dynamic roster of over 50 Brooklyn based (and inspired) artists...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总体艺术工作室2012田野调查课程

总体艺术工作室2012田野调查课程图像和叙事中的旅行者总体艺术工作室2012年的田野调查课程,改变了以往深入某个社区进行深度个案调查的做法,走上美院传统的西部文化考察之路。多年来这条美术学院的下乡考察之路,始于龙门石窟和西安诸胜,西行过河西走廊到敦煌,分成入新疆与西藏两条支线,已经形成传统。这个传统首先是思想的,道路的选择背后,是对民族风情、历史遗迹的丝绸之路叙事和香格里拉叙事。我们的考察同样沿着佛...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回家的路:经过浦东机场

        2012年10月1日,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在暂新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这个数倍于此前的历届上海双年展的文化事件,以精神能量的再生为核心,再一次鲜明地提出寻求当代艺术对于中国社会现实的建构能力,以及搭建当代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的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View Article

赵朴初《某公三哭》

哭西尼 (秃厮儿带过哭相思) 我 为你勤傍妆台, 浓施粉黛, 讨你笑颜开。 我为你赔折家财, 抛离骨肉, 卖掉祖宗牌。 可怜我衣裳颠倒把相思害, 才盼得一些影儿来, 又谁知命蹇事多乖。 真奇怪, 明智人,马能赛,狗能赛, 为啥总统不能来个和平赛? 你的灾压根是我的灾。 上帝啊! 教我三魂七魄飞天外。 真是如丧考妣,昏迷苫块。 我带头为你默哀,我下令向你膜拜。 血泪儿染不红你的坟台,...

View Article

风云再起: 中山公园计划排期

“中山公园计划”有三个向度,一个是时间上的,一个是空间上的,再一个是精神上的。时间上,中山公园计划一方面把上海双年展的启动当作起点,发生在整个双年展的期间,有些项目甚至成为落地永久存在自行发展的项目。时间向度的另一端,则是回顾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历史。空间上,“中山公园计划”把上海的当代美术馆作为出发点,深入到闽西南的土楼,漳泉厦的中山公园和老城核心区、金门、淡水、花莲等地,在回到上海。努力让当代艺术走...

View Article


中山公园计划的缘起和问题

     我在“中山公园计划”最早期的文案中这样写道:“中国传统社会以宗族血缘为纽带,社区的公共空间是宗族祠堂,和一些与家族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生活场所,如水井。农耕时代结束之后,在中国由传统社会重新组织为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中,新的公共空间形式应运而生,遍布中国城乡的中山公园无疑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们往往集政治记忆、休闲景观、文化娱乐、体育乃至于博物馆、图书馆等功能于一体。...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關於《鳥瞰》的微信談藝錄

《鳥瞰》系列繪制期間,一直在微信上直播,和各種朋友討論。我一直拒絕使用微博,是因為不願意對匿名蒙面的人說話,自取其辱。微信上都是熟人,講話都真誠負責,於是微信上的對話開成了研討會。促成我想了很多問題。 總結起來,涉及幾個方面:  1《鳥瞰》系列既非要幻覺主義,也不是要高高在上地主觀安排山河--那樣做大可不必看。而是試圖走一條示意和循理的綜合道路。但是理想狀態還不知道。《鳥瞰》系列是一部問題集合。 2...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張 頌 仁:鳥 瞰 點 滴-讀邱志傑

邱志傑高瞻遠矚,圖表的陣局一攤開,大家習慣的思想陣腳就被打亂。抽離了地面的近距離鏡頭,世界變得好像大有可為。感    覺“有可為”就是鼓催行動,這是邱的鳥瞰的興奮點。他提供了思想行動的藍圖。跟去年首個系列Mapping不同之處是邱把他遠觀的山川形態以國 畫手法表現,因此在繪畫意義上豐富多了。他問:用毛筆畫航 空母艦怎麼發揮筆墨趣味呢?西洋教堂與密集建築、都市與冰川...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贝多拉:邱志杰的有机地图

         我们曾经梦想世界。我们曾经梦想它是具抵抗性、神秘、有形可见的,于空间中无处不在,于时间中屹立不摇,但是我们让细微、永恒不理性的片段,成为世界的建构元素之一,于是了解到这想法竟是谬误。(阿根廷作家波赫士,《想像的动物》)...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葛拂兰、乐大豆:邱志杰—— 艺术家、考古学家与文献资料管理者

《唐草之旅》 600x200cm邱志杰——艺术家、考古学家与文献资料管理者文/葛拂兰、乐大豆     「我们的脚也许正在踏步前行,但我们的上半身却正在往后仰。」                                                          邱志杰...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瑟莱萨:心灵地图与追寻凤凰之旅

...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富有感受力的活着

邱志杰访谈录文/贝多拉、乐大豆乐大豆(以下简称乐):邱志杰,你的创作总是围绕在一个你称为「总体艺术」的观念下,能请你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邱志杰(以下简称邱):实际我并不满意「总体艺术」这个词,可惜「贯通」艺术这个词没办法翻译成英文。我的意思是几种方面的贯通:一是内在的个人自由和外在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完成;二是理性的研究和情感性的积极行动能够互相存进;三是你所从事的各方面的工作能够互相滋养而不矛盾;...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新周刊》:他曾七十二变,现在是制图员

文/孙琳琳...

View Article

书稿提纲,征求意见

《贯通艺术论》一,艺术与日常生活时间制度和节日结缘与上手行走与朝圣三省与日新终身计划二,艺术与健康自我调查与自我规划人格结构与修养艺术治疗:体认全局关系,开放性结局的实验性态度,能输敢赢,艺术作为自我发展三,艺术与社会关系群已关系人我互构社会责任满足与存在感文化认同与归属感自觉觉他,回馈乡土四,感性与理性开放感官充实感性过一种理论生活穷理之后的敏感过一种感情生活哲学是一种讲话的风格五,艺术与生死艺术...

View Article


读书笔记 《神话的历史》2013/7/12

神话传说的基本使命是对世界提供解释:解释为什么会有世界,就有了创世神话。继而必须解释世界万物的由来,和他们的秩序。冬夏变化,日月星辰,以及造人。并且还要提供世界模型。可靠的解释体系建立起来,才能依据它们来进行生活。要解释为什么会有灾难,就有了妖魔鬼怪,作为神力的对抗力量。要解释为什么会有死亡,死后去哪里,就有了地府。这部分功能基本相当于科学。就是使世界成为可理解的,有规律的。第二阶段的神话则是历史故...

View Article

读书笔记: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和朗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2011.2.7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让我不舒服,几次想要放弃不往下读了,主要是因为文风恶劣,思想混乱。一个作家的文字,被一个经济学家比得惨不忍睹。我曾经很喜欢他写的《从复旦到北影》,其中有青年和历史之间的感应关系,文字也流利畅快。没想到,在北影蜗居了多年之后,竟成为一个被失落和嫉妒等非理性情绪控制,把文人的劣根性完全发掘出来的酸腐知识分子。可叹。第一点是罗嗦,往往十几页读下来,基本上就是一句...

View Article

我所敬重的10个前辈华人艺术家:

黄永平:这位彻底的怀疑主义者在他工作的各个阶段呈现出的学术性是一以贯之的。他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往往领先于他的时代。八十年代初当同是七七级油画系的罗中立在画《父亲》时,黄的毕业作品是《运行中的钢包》---一些硬边的抽象绘画。八十年代中期新潮美术大谈“文化”和个性之时黄的厦门达达是反文化反自我的唯一个案,其代表作是转盘。新潮后期他最早预见到世界文化战争的格局,并主动回到传统文化如易经、方术和禅宗之中寻找方...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9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